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

链接地址:

http://tourism2011.nankai.edu.cn/

机构简介:

  一、发展目标

 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,要按照“国家急需、世界一流、制度先进、贡献突出”的总体要求,紧紧围绕“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、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、世界旅游强国”三大目标,聚焦我国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需求,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,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,汇聚优秀创新团队,聚集各类型、各层次的创新资源,创新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国际合作交流,优化创新环境,提升人才、学科、科研“三位一体”创新能力。将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、现代旅游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、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,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转化平台,高端旅游产业人才的培养摇篮,构建全球性旅游创新网络,形成有影响力、决策支持力度高端智库群。

  二、建设思路

  协同创新要取得成功的关键,在于创新机制和模式。

  1、需求导向、顶层设计、基金引导、集成成果。面向重大需求共同设计一系列研究课题,集成全社会智慧进行协同创新,尽快集成形成一流成果。要始终坚持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引领中心建设,围绕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,不断凝练、落实和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,是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主线。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组织和完成的质量、水平与贡献,是评价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效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依据。设立旅游协同创新研究基金,并与国家旅游局等部门、各地旅游部门、企业等对接。

  2、系统设计、学研联动、立体整合、统筹推进。坚持人才、学科、科研“三位一体”的建设宗旨,在“***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的能力、需求牵引下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能力、有组织的科研能力”的提升上下功夫。将本科、研究生教育、科研、协同创新一体化设计,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渗透到教育、人才培养、科研等各个环节。围绕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,汇聚一流的人才和团队、优势的学科和平台、优质的科研资源和条件。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,加快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和现实生产力的转化,促进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发展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。充分体现人才是核心、学科是基础、科研是支撑的建设思路,提升高校综合创新能力,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。

  3、战略合作、联合攻关、整合资源、共建平台。开放整合,构建协同创新平台,建立相对独立,高效、开放的运行方式。与重大需求提供方共同开展战略合作,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来整合战略资源,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的重大平台。按照“圈层扩展,开放整合”逐步推进。在教育部、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,以南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,中山大学、国家信息中心、国家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为主协同单位;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,基本形成协同创新工作模式、机制,吸引更多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作为合作单位,进入协同创新中心“共同体”;在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背景下,聚集更多行业产业主体,整合对接国家战略平台,实现开放、平等、互助的协同创新中心新局面。中心在人、财、物等方面按照有关规定享有自主权,建立切实的开放机制,形成相对独立、一定规模的科研实体,支撑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。

  4、创新机制、转化集成、重点突破、标杆成果。以承担并完成对国家旅游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协同创新任务为切入点,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和纽带,针对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联合攻关,形成标志性成果,真正抢占旅游创新研究的制高点。注重原始创新和重大创新成果的集成,体现成果的重大性、整体性和标志性。注重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效,将社会评价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。注重国际创新资源的引进和利用,提升国际合作水平,扩大协同创新中心的国际影响力。努力突破制约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制度性瓶颈,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,营造制度先进、充满活力的协同创新环境。通过不断创新机制,汇聚队伍、整合资源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。以人员聘用、考核评价、收入分配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、多元化、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建设,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,以资源配置方式和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。